北苑法律信息网

登录

美丽武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zuimei

武汉公园规划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_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拉姆萨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与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与湿地融为一体、因湿地而闻名,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为何越来越生态宜居?

近年来,武汉市园林林业部门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不断优化生态格局,提高绿化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绿色福祉,使武汉的生态底色越来越鲜明,美丽的。 为建设山水人城和谐一体的美丽武汉贡献了绿色力量。

2022年,武汉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如今,它正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冲刺。

生态规划

袖珍公园选址应“两图”

不久前,江岸区实业袖珍公园建成开放。

这座带状公园位于后湖大道北侧,由一块“剩余”地块改造而成。 其外观品质优良,在“城市留言板”上吸引了不少市民点赞。

据江岸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该花园面积4100多平方米,种植了数十种花草树木。 集儿童娱乐、景观休闲、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服务辐射周边多个社区。

“袖珍公园面积不大,但选址却很有讲究。” 市园林林业局规划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合适的地块,还必须考虑该地区公园布局的密度和服务半径。 对于不在园区服务半径范围内的“盲区”,选址时将优先考虑。

为了准确判断候选地是否位于“盲点”,工作人员将使用两张电子地图在电脑上叠加,并根据卫星遥感图像、现场勘察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这两张电子地图分别是《武汉市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和《武汉市居住用地现状分布图》。 通过将两张图片叠加并分析,可以找到并标记出“盲点”。

武汉五年前就开始建设袖珍公园,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500多个。 随着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各类公园建成,新公园的选址变得越来越难以考虑。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价报告》显示,武汉公园分布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市园林林业局总工程师郑忠明表示,这几年,武汉市园林绿化建设重点是增加绿化量。 当找到合适的空地时,他们会立即“尽可能种植绿化”。 如今,我们在增加绿化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注重“规划绿化、建设绿化”。 即凡是需要绿化、有条件建设的地方,都要纳入规划,有计划、科学建设,打造美丽武汉蓝图。 涂到最后。

近年来,市园林林业局先后编制了《武汉市生态空间和绿地系统规划》、《湿地花卉城市建设规划》、《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 》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 《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不断优化绿地布局,协调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绘制出“江风湖韵、山清水秀、树繁花茂,园中人家”新画卷。

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_武汉公园规划

俯瞰蛇山风光。李子云 摄

生态建设

武汉公园把“珠”串成“链”,把“链”织成“网”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袖珍公园正在悄然改变市民的生活,谱写着武汉公园建设的新篇章。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公园数量已达860个,正在向“千园之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与此同时,市园林林业局正在着手建设由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袖珍公园组成的综合公园体系。

这意味着,武汉的公园有望将“珠”串成“链”,将“链”织成“网”,成为完整的公园体系。 未来,市民游览公园将有更多选择,出行也将更加便捷。

这些公园靠什么形成“链”、织“网”? 由环路、射线和道路组成的交通系统以及绿道慢行网络系统。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王向春认为,武汉越来越长、越来越密的绿道网络正在发挥绿地连接功能。 它不仅可以整合城市绿地的点、线、面,而且可以整体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例如举世闻名的东湖绿道,连接沿途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满足多种人群的不同需求,极大提升生态功能。

据了解,近年来,市园林林业局树立了“一盘棋”的思路,落实了改善园林绿化的行动。 统筹“点、线、面”,推动城市生态框架、绿道系统、花卉景观大道、湿地花卉城市、生态修复等落地实施。 村增万棵、森林绿网等八项重大工程,构筑了“两轴两环、六楔多廊、北峰南沼”的绿色生态基础,造福人民。

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40.05%,绿化覆盖率4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9平方米。 三大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分别≥40%、≥43%、≥14.8平方米/人)。

生态管护

为青山绿水配备“千里眼、风耳”

8月初,洪山区园林局在天兴洲安装了4组监测探头。

该局林业保护中心科长秦璐表示,这些探头已连接到武汉智慧湿地系统。 坐在屏幕前,这些区域的人类和鸟类的活动一目了然。

天兴洲已被列为武汉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自2014年起,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连续九年飞来此越冬。 在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人。

为保护和管理好湿地,去年拉姆萨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武汉智慧湿地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市园林林业局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武汉智慧湿地系统目前覆盖全市16个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4万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一。 湿地自然保护区智能监测实现全覆盖。

2018年以来,武汉还构建了“空、地、人”三维立体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网络。 天上有遥感卫星,森林里有监测探头,地面上有配备巡逻终端设备的护林员,实现了全天候保护森林、青山绿水。

目前,湿地和森林监测、林长系统管理、园林建设、绿化养护等各项功能已纳入全市园林林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生态惠民

313个绿色站点“零距离”服务居民

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_武汉公园规划

水木清华社区绿化站站长魏兰英(右)和妻子李春芳正在照顾站内的花草。赵端 摄

8日一早,转口木清华社区绿化站站长魏兰英和妻子李春芳在站内忙碌。

浇水、施肥、修剪……夫妻俩细心、认真地工作。 不时有路过的居民驻足观赏花花草草,与它们聊天。

这个近年来建成的绿化站,种植了120多种花卉植物,带动了社区数百名居民种花。

武汉五年前就启动了社区绿站建设,惠及百姓。 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绿色车站313个。

去年以来,市园林林业系统加快将绿色站引入社区,搭建家门口绿色种植、绿色知识、绿色养护、绿色欣赏、绿色置换、绿色医疗、绿色采购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武汉公园规划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_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

郝丽娟在“魔法森林”观鸟。李子云 摄

第一个国家生态日前夕,笔者探访了武汉主城区的两座“秘密生态园”,了解到这些“秘密之地”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汉口江滩上有一片森林,据说能施“魔法”。 被武汉鸟类爱好者昵称为“魔法森林”。 7日,笔者与武汉观鸟协会鸟友郝丽娟一起去探秘。

这片森林位于汉口江滩三期,面积约21公顷。 钻入林中,只见灌木杂草丛生,野生藤蔓顺着树干攀爬到树顶,倒下的树木、折断的树枝仍保持着原貌。 人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

沿着林间小路,郝丽娟观察并“科普”珍稀鸟类。

“那是乌鸫,在地上找蚯蚓吃。它们不太怕人;那两只是黑面鸫鸟,追逐配偶。”

一只戴着“羽冠”的戴胜鸟飞了过来,落在前面的树枝上。 一群喜鹊立刻飞了过来,围着它叽叽喳喳地叫着。

“喜鹊正在赶走戴胜,不让它留在这里。” 郝丽娟说,喜鹊很厉害,连老鹰都敢赶走。

2016年,市园林林业局将这片森林列为重点鸟类监测区域。 从此,郝丽娟和她的鸟友们常年在这里观鸟。

由于森林面积大,鸟类多,而且还能看到很多武汉不常见的鸟类,“魔法森林”之名不胫而走。

汉口江滩管理机构采纳了各方建议,维护了这片森林的原生态。

武汉公园规划_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

郝丽娟在“魔法森林”中发现的中华仙鹟。彭静 摄

2020年以来,桂文军、郝丽娟、高亮三位鸟友在这片森林里发现了赭红鸫、白喉林鹟、仙鸫、中华仙鹟、黑枕王鹟等五种鸟类。 新物种频频刷新武汉鸟类新记录。

郝丽娟回忆,2021年5月20日,当她发现白喉木鹟时,它看到她拍照,显得很累,没有躲闪。 可能是它在迁徙过程中飞得很远,太累了。

第二年的同一天,她在“魔法森林”中再次见到了白喉木鹟,这让她又惊又喜。 她坚信,这就是她去年看到的。

“鸟类是有记忆的,它们会选择熟悉的路线进行迁徙,并会停留在自己感到安全舒适的地方,寻找食物和水来补充体力。” 她说,“魔法森林”的原生态环境正是他们想要的理想落脚地。

截至目前,观鸟者在汉口江滩已观察记录鸟类191种。 这些鸟在魔法森林里几乎随处可见。

除了鸟类,郝丽娟还在“魔法森林”中发现了一只野兔,并对其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拍摄。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严军表示,在武汉市中心保留如此原生态的鸟类森林非常罕见。 这充分体现了武汉人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我们希望保护好这片森林,让它成为武汉的生态名片。

蛇山野花可能有神奇用途

武汉市公园管理办法_武汉公园管理条例_武汉公园规划

王震(左二)与园林工人在蛇山北坡巡逻。李子云 摄

蛇山就像一个长长的蛇阵,从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大桥一直延伸到大东门,全长近1.8公里。

蛇山南坡曾经是密密麻麻的建筑物,将山体完全遮挡住了。 十多年前,武汉拆除了建筑,恢复了植被。 如今,蛇山南坡花木繁茂,郁郁葱葱,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天堂。

北坡则是另一番景象。

7日,笔者与黄鹤楼公园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震一起游览了蛇山北坡。

沿着山脊有一条小路通向北坡。 这是京广线上的一条救险道路,同时也是绿化巡逻通道。

沿着步道向西走,可以看到陡峭的山坡上生长着各种枫树、槐树、橡树、丝杨等高大树木,遮天蔽日。 树下生长着各种灌木和野草。

山坡上矗立着一棵碗粗的荆树,树枝上结满了小果子。 王震说,荆条是原生灌木。 它能长到这么大,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棵树应该有四十或五十岁了。

路边盛开着一簇白色的小花。 王震停下来观察,说道:“这是圆锥花,花很漂亮。”

据了解,北坡整片森林保持着原生态。 为了保护这片森林,公园员工达成共识,在保证游客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近年来,黄鹤楼公园联合有关单位对蛇山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蛇山上有植物383种,其中野花60余种。

目前,公园已筛选出关中、活血丹、海金沙等12种野花。 它们耐荫,多年生,繁殖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观赏作用。

王震说,他们计划采集它的种子进行繁殖实验,希望未来扩大繁殖,应用到武汉公园的树林中,丰富林下植物景观。

【花园】

多措并举推动生态园林高质量发展

市园林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多项工作落到实处。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推动生态园林高质量发展。

准备“湿地+”文章

2022年11月,武汉成功举办拉姆萨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会议。

为充分发挥拉姆萨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效应,我市将做好“湿地+”,以湿地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市园林林业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政府,探索推动湿地与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特色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

未来五年将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

未来五年,我市将建设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积累,保障战略木材安全和森林生态安全。 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始实施。

国家储备林是指通过人工林精耕细作、现有林改造培育等措施营造、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大径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

目前,我市适宜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45万余亩,涉及7个城区。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让武汉园林更加“智慧”

未来几年,我们将注重技术创新,完善园林林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让武汉园林更加“智慧”。

包括利用智慧林长系统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利用智慧湿地平台,全面实现湿地生境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

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管理将配备“智慧大脑”,城市绿化将更加“智慧”、更加精细。

(策划/市园林林业局/明条盛孙树)

相关阅读

  • 2020合肥公积金补缴办理入口
  • 安徽省直公积金和合肥公积金有什么区别?
  • 五年蝶变话梅州丨近五年来梅州全力守好生态底线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城乡环境更美 产业底色更绿
  • 南方号·梅州矩阵:植树正当时 防火不能忘
  • 关于继续执行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问题研究
  • 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通知
  • 某地方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人防车位归业主共有
  • 绷紧清明“防火弦”!广东各地盯紧抓牢清明森林防火
  • 中止执行的法定情形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