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法律信息网

登录

企业“刑事合规治理方案”系列——策略选择丨威科先行

zuimei

刑事措施的强制措施有哪些_什么是刑事措施_刑事措施的种类

刑事合规”是企业制定合规计划时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也是企业和高管隔离犯罪风险的唯一屏障。 “企业刑事合规”不仅仅是指单一的管理体系,而是包括刑事合规尽职调查、刑事危机处理机制、顶层治理架构建设等在内的全面的企业合规治理模式。

微科邀请中伦律师事务所王峰律师、李进律师、王茜律师、郑浩源律师、沉力律师为本系列专题撰写文章。 本系列专题将从刑事合规建设的现状入手,并在后续专题中进行详细阐述。 敬请关注不同类型企业如何开展合规建设。

什么是刑事措施_刑事措施的种类_刑事措施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本专题内容已上线

法律信息数据库

欢迎识别二维码,获得免费试用机会

抽象的

1.什么是“刑事合规”?

合规一词源于金融领域。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将合规定义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 言下之意,合规是指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随着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增强,合规逐渐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其他行业和领域。 因此,合规性的延伸变得广泛且复杂。 一般认为,经营活动涉及的财务管理、人员聘用、交易管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属于合规范围。 但如前所述,在目前的普遍实践中,企业合规主要依据的是民商法律法规和行政法律法规(包括经济法)。

刑事合规,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刑法标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因不正当行为而受到处罚。 - 恶意违反刑法。 追究刑事责任。

2.“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刑事法规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法律体系中发挥着把关人的作用,其规范和调整的领域深入到各个角落。 我国现行刑法452条法律条文中,具体犯罪有469条,其中164条犯罪有单位犯罪的设定。 公司、企业等经济实体是“单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即使仅考虑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企业本身触犯刑法、涉嫌犯罪的犯罪风险点也有160多个,触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有些风险甚至鲜为人知。 另外,由于我们要考虑因个人犯罪介入给公司、企业带来的法律问题,刑法对企业合规运营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一旦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引发刑事风险,无论舆论和行业的负面评价如何,仅从法律层面来看,等待企业的可能是漫长的刑事犯罪。诉讼,涉及公司财产及相关人员。 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强制措施,最终导致剥夺财产、任职资格、自由甚至生命的刑事处罚。 无论何种情况,这都是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法承受的沉重打击。 诚然,刑法有打击和惩治犯罪的责任。 与其他法律相比,对涉案人员的制裁和处罚方式也是最严厉的。 虽然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不亲身经历确实很难明白其中的好处和坏处。

因此,鉴于刑法规范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手段的严厉性,企业应该而且必须将刑事合规纳入合规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将刑事法律规范和实践指南引入合规治理。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安全运行。

1.严重性

谈到企业犯罪风险,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其严重性。

众所周知,作为刑事风险的可能后果,刑事责任具有严重的特点。 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刑事责任性质更严重、负面评价更强、制裁更严厉。 相应的刑罚措施包括财产刑、资格刑、自由刑甚至无期徒刑。 因此,犯罪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威胁相应刑事责任主体的财产权、参与某些社会事务的资格、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健康。 这是民事风险、行政风险造成的责任后果无法比拟的,是任何企业都必须承担的。 对于个人和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 此外,行业的负面评价和公众的负面舆论也会对涉事企业及其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在承担刑事责任期间存在,而且在刑事责任结束后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下去。

同时,容易被忽视的是,就企业犯罪风险而言,其严重特征不仅体现在刑事责任后果上,也体现在刑事诉讼中。 在刑事诉讼中,涉案人员可能会受到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这意味着一旦提起刑事诉讼,涉案人员的人身权利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被拘留人员涉及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被聘用时,将进一步导致企业面临决策人员缺位的问题,这无疑会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 易感性

中国企业面临的犯罪风险容易发生,主要受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是立法层面因素。 刑法是保护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具有法律网络相对严密的特点。 仅就单位犯罪而言,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单位可以实施的犯罪就有160多种。 企业运营本身就很容易。 引发犯罪风险。 同时,我国现行刑法往往采用一揽子规定,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相对模糊。 与其他部门法律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明确,这给实践中犯罪定罪定罪带来了困难。 门槛不是很明确。 除非具备专业的刑事法律知识储备,否则很难发现并有效识别刑事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刑事风险的易感性。

其次,还有司法层面的因素。 尽管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强调严格区分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体现了国家对避免过度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高度重视。 但不可否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公权力干预经济的问题。 企业面临的民事风险、行政风险很容易升级为刑事风险。 这种刑事司法现状,加剧了企业面临刑事风险的可能性。

3、可扩展性

企业犯罪风险是具有延展性的,这种延展性既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人员之间,也体现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

企业犯罪风险在企业及其人员之间的延伸,是通过处理企业涉案案件所采用的“推定”认定方式和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处罚方式来确定的。 从认定方法来看,司法实践中办理涉企案件时,通常会分析企业个别人员的行为,推断其是否代表企业的集体意志,从而进一步判断相关违法行为是否为单位行为。犯罪; 反之,当企业单位实施犯罪时,也会根据其人员的职务、工作职责进行推断,判断其是否是与该单位犯罪行为有关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这种“推定”的认定方式,使得企业及其人员面临的犯罪风险有可能延伸至对方的犯罪风险。 从处罚方法来看,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判处刑事处罚。 可见,我国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度”。 这种“双罚制”的处罚方式,决定了企业及其人员在承担刑事风险责任后果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性。

企业犯罪风险的延伸性还体现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上。 受刑事立法层面的共同犯罪理论以及刑事司法层面对犯罪故意认定标准和穿透式审查方法的把握影响,当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参与犯罪时,一旦企业客观上从中受益或合作有了它,如果伴侣提供帮助和便利,他们就可能卷入此类刑事案件,并可能因被认定为伴侣的共犯而被定罪和处罚。 企业合伙人的犯罪风险很容易延伸到公司本身的犯罪风险。 风险。 尤其是当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交易过程中做出一些特殊的交易安排或设计特殊的交易模式,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之外进一步降低成本或增加利润时,通常会存在较高的风险。 刑事风险。

3、“刑事合规1.0”为何失败?

随着企业合规实践的不断深入,“刑事合规”成为大多数企业在合规体系建设时考虑的重点问题。 在我们接触到的企业合规运营中,很多企业都将刑事合规职能划归到法务部门和内审部门; 而通过组织专业合规人才,成立合规部门,再由合规部门开展合规审查、培训教育等合规工作,反腐败也成为企业合规实践中的热门做法。

建立相关的刑事合规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的经营管理,从而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从宏观上看,企业重视刑事合规是市场经济法治发展相对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刑事合规”近年来从概念形成到实施经历了漫长的完善过程,但时至今日,涉及企业和企业家的刑事案件的不断出现,始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流行的刑事合规措施能否帮助企业和高管有效防范刑事风险? 事实上,根据笔者为各企业提供刑事合规法律服务的经验来看,目前流行的刑事合规方案——暂且称之为“刑事合规1.0”——在保护企业和高管方面效果较差。 显然是无能的。 当然,由于国企、民企、外资企业或上市公司性质不同,其实施的刑事合规措施往往有所不同,但缺乏共性的原因如下。

1、合规重点存在偏差

在企业合规管理初期,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民商法或劳动法层面的法律风险; 后来,随着反腐败、反舞弊监管的加强,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专业风险。 刑事合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今,涉及财务管理、劳动用工、产品质量、投融资、环境保护、证券交易等整个刑事责任体系的合规问题也开始逐步纳入刑事合规管理体系。

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很少涉及刑事法律制度,相关企业对刑法和刑事风险没有具体的认识。 即使对于法务部门或合规部门来说,他们对刑法和刑事风险也没有具体的了解。 对刑事问题的把握也还不够。 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实施刑事合规计划时,重点关注刑事风险的识别和研究; 因此,“犯罪分析”成为企业学习刑法的重要手段,比如什么样的交易安排可能被认定为商业贿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在明确了具体的风险特征和识别信号后,企业开始将这些判断标准融入到交易决策、合同审查、内部尽职调查等业务管理环节中。

从本质上讲,这些合规措施的目的是识别风险信号,尽早发现风险; 但从合规风险的生成模式来看,一方面,企业管理涉及的事项众多、复杂,无论管理制度多么细致,都可能因制度滞后或执行偏差而引发合规风险; 另一方面,企业的风险偏好也允许某些风险的存在——这就带来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如果风险信号无法有效发现,或者风险后果已经发生,企业和高管该如何受到保护?

显然,以“风险识别”为重点的合规举措显然无法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在外贸中,当一家公司的业务人员擅自通过虚假申报的方式走私货物,而利润归公司所有,最终引发刑事案件时,涉案公司及公司高层应如何证明?是否履行了监管职责,业务人员是否擅自或默许从事违法活动? 如果现有的合规体系无法为企业和高管提供充分的清白证据,那么相关企业和高管很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风险识别”虽然是刑事合规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其本身并不具有预防或化解风险的功能。 因此,定位于“风险识别”的合规管理体系注定无法在风险发生时为企业和高管提供有效的保护解决方案。

2、合规标准不完善

毫无疑问,刑事合规的基准法是刑法。 在刑法中,立法者解释了相关的犯罪、指控和处罚,从而为企业提供了行为准则。 可喜的是,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开展内部合规尽职调查、业务风险或合同风险审查等合规工作时,已将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纳入风险审查的法律依据。 ,通过判断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内容来分析犯罪风险。

但根据我们办理过的各类企业犯罪、白领犯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仅以法律规定作为合规依据是远远不够的。

从立法本身来看,刑事立法对简洁性要求很高,对犯罪的描述往往过于抽象。 刑事立法甚至可能故意使用模糊的法律术语,使得刑事风险的判断往往不明确。 例如,对于什么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什么是“直接责任人员”、什么是“明知”或“应当知道”、什么是“情节严重”等,立法并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这给企业的风险识别工作带来困难,相关行为的刑法属性难以判断。

更为现实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拥有更大的刑法解释权。 除典型的犯罪行为外,边缘性或非典型的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此罪还是另一罪,由法官决定。 由司法机关解释和判断。 此时,司法机关认定行为性质的依据,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司法经验、已有判例、刑事政策以及侦查起诉习惯等犯罪因素来综合判断。 ,特别是如果所涉及的行为是个人行为。 无论是单位、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决定、批准、指示、纵容或默许涉案行为,司法机关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的“推定”。

因此,在设计刑事合规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刑法的规定,还要充分认识刑事司法的实践特点、刑事司法实践和刑事起诉的特点,从而使刑事合规制度能够与刑事司法实践相一致。 以便有效履行合规保护职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 高层管理人员缺席

在合规职能的配置方面,大多数企业倾向于将法务部门或合规部门作为承担合规职能的首选,并且除了现有的公司治理制度外,还设计了专门的合规制度文件。

从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来看,企业的管理层级通常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组成。 前述合规策略的重点是将合规体系与企业执行层面相结合,重点通过合规行为准则、员工手册、业务伙伴管理规则等制度性文件实现刑事合规。 初衷是,如果高管层能够保证依法合规,合规风险自然就会避免,涉及企业或高管的刑事案件就不会发生。

这种合规策略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层级越低,承担的合规义务越多; 二是形成合规管理体系与公司现有治理体系并行运作、两者交集较少的局面。 在这种模式下,决策层或最高管理层较少参与具体的合规事务。 相应地,合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专门的合规制度文件中,而在其他公司治理制度中,基本不可能体现刑事合规的具体内容。

这样的合规方案会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从合规体系执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企业基于风险偏好或执行偏差,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合规风险。 这种合规策略并不能完全抵御合规风险; 另一方面,企业由于风险偏好或执行偏差,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合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的详细参与和监督,执行层在执行具体制度时,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合规制度无法落实。

其次,从刑事司法实践来看,涉及企业的危机事件往往是由特定业务或特定经营活动引发的,直接实施涉案行为的往往是高管层员工,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不直接参与在危险行为中。 此时,司法机关对公司及其高管的关注点将集中于涉案行为是否代表公司,公司及其高管是否有授权、指示、暗示等行为,公司及其高管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其高管支持或默许了相关行为。 如果此时公司的公司治理缺乏刑事合规配置,那么当风险出现时,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很容易被推定参与犯罪行为。

例如,某公司专门针对环境保护制定了合规制度,还为基层员工设定了多项环保合规义务。 但在具体经营活动中,某部门负责人为了节省成本,决定非法处置危险废物。 最终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案件调查过程中,由于公司治理体系中缺乏刑事合规内容,公司及高管人员难以证明其履行了内部监督义务,没有授权、纵容相关犯罪行为。 鉴于犯罪所得均属于该公司,司法机关最终对该公司及其高管立案侦查。

因此,企业刑事合规的首要任务不是建立各种花哨创新的合规模式,而是将刑事合规元素融入到能够代表公司和高层的公司治理中。 既要把刑事合规制度融入到企业的执行层面,也要把刑事合规制度融入到决策层和管理层,最终实现刑事合规与公司治理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刑事风险防范机制。

*本专题《企业“刑事合规治理方案”系列-策略选择》更多内容请登录数据库查看。

威科集团 | 法律信息数据库

荷兰威科集团( Group)是专为中国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在线法律信息数据库产品。 该产品整合了威科集团全球及中国相关的中英文法律内容,并配备了领先的智能信息技术平台。 集法律法规、案例、实用指南、国际条约于一体,检索高效、更新及时的法律信息解决方案。 。

什么是刑事措施_刑事措施的种类_刑事措施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申请试用

威科集团 | 法律信息数据库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当您必须正确时。

相关阅读

  • 蒋某某,有期徒刑20年!
  • 京大律师事务所
  • 揪出真凶!四川乐山检察17年持续审查监督一起强奸杀人案
  • 张扣扣案、于海明案、于欢案主办检察官,三大咖齐聚泉城传道授业
  • 打架斗殴导致对方轻伤怎么处罚
  • 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运用技巧的探讨
  • 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 刑事侦查学课件第六章刑事现场摄影要点.ppt
  • 打人构成轻伤害怎么判
  • 标签: #